產後修復(一)
產後第一時間子宮會變回懷孕約5 個月的大小,再以每天1指幅的速度慢慢縮小。 產後的第10 天回到骨盆腔;直到產後6 週,子宮的重量就會從懷孕時的500 克回到孕前的50-60g。 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,所以產後還時常感到腹部悶痛、拉扯,這就是因為子宮在收縮回到原來的位置。 雖然生完了,但是孕期的「姿勢記憶」還在!
產後修復(二)
生產後的3~4天之內,從陰道流出的惡露會呈現鮮紅色,過幾天之後,會慢慢轉變為棕紅色或粉紅色,大約10天後,惡露就會變成棕黃色或乳黃色,平均來看,惡露將會維持到產後第3週才會結束。 有些媽咪過了產後第10天,會偶爾參雜一點鮮紅色的惡露,但如果流量不多的話,其實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,不需太擔心。
產後修復(三)
腰疼
產後腰疼,十人九中。只不過有的腰疼慢慢減輕,有的則一直纏綿不斷,越來越重。一般產後腰疼,不外乎三種原因。第一種是因為腰肌勞損,經常彎腰給娃換紙尿褲或者做家務,造成的腰部受累過重,這種的進行一些腰部鍛煉或者多休息就可恢復;第二種是因為產後盆底肌鬆弛,多進行類似憋尿的盆底肌恢復訓練可慢慢變好;第三種是因為缺鈣,產後哺乳媽媽一般都會有缺鈣現象,及時補充鈣劑也可以緩解。
腱鞘炎
也就是常說的「媽媽手」,顧名思義,是因為抱娃太多所導致的手腕疼。有的媽媽去醫院裡看病,醫生會說,等孩子長大不需要抱了就會慢慢變好,一般不需要特別的治療。但媽媽們若想要緩解,可經常轉轉手腕,每次持續兩分鐘左右,有減輕症狀的作用。
身體某部位發冷發寒
這個我深有體會。月子裡因為嫌熱不想蓋被子,就將腿伸了出去,膝蓋以下的小腿基本沒蓋,後來經婆婆勸說又給蓋上了,但後來一到夏天吹空調,兩腿膝蓋以下的部分就覺得冷。這就是明顯的因為受涼受寒而導致的「月子病」。針對此類寒病,有一個小竅門:用艾柱熏灸受寒部位,艾條點燃後有扶陽、驅寒祛濕的功效。針對身體發冷發寒部位艾灸,可幫助減輕該部位的受寒狀況。
渾身乏力、總覺得累
這是明顯的產後氣血不足。生孩子十分消耗氣血,如果產後身體一直覺得疲乏,懶得動,幹什麼都覺得累,很可能就是氣血不足了。這時候除了補充營養以外,可以去找中醫調理。